今年兩會上,從總理到部長,再到參會的代表委員們,對于“質量”的表述不絕于耳,金句層出。
“建設質量強國”,儼然成為了本屆兩會的最強音之一。
在此,質量君為大家梳理了此次兩會上關于“質量”話題的各種表述,一起來學習吧!

廣東要敢于在歐美市場參與競爭,產品要瞄準高消費人群,與各國商品比拼。這不僅能把中國制造品牌打出去,也能倒逼產品質量和標準升級,早日邁向中高端水平。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9日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詢問廣東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出口額變化情況時如是說。
部長之聲 打一場消費品質量提升攻堅戰

今年乃至整個“十三五”,質檢部門將和兄弟部門一起,大力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抓住消費者普遍關心的重點消費品,如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 蓋、智能手機、兒童玩具、嬰幼兒童裝、廚具、家具等,打一場消費品質量提升的攻堅戰。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著力推進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加 強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建設,倒逼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在兩會“部長通道”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是把提升質量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乃至整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切入點,這是具有深層次戰略意義的。”
——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在接受人民網訪談時如是說
要恢復國人對中國乳業的信心

我們一定要奮起直追,要提升我們奶業的品質,要唱響我們的品牌,要提高我們的質量,要恢復國人對中國乳業的信心。要通過農業供給側改革,讓農產品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使農民得到更多的收入。要在鞏固生產能力的同時,讓資源環境得到改善。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如是說
工匠精神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兩者是相互聯系的,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使每一個人都滿意、都喜愛,這樣品牌才能建立起來。”“創造品牌,要 有品牌文化,要有工匠精神,使它做得更精美、更好用、更優質,另外要有創新精神,使它能夠更符合市場需求,特別是潛在的需求”。
——科技部部長萬鋼3月10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的發言。
關于《質量促進法》
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益需要《質量促進法》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質增效升級來保持中高速增長,確保“四個全面”協調推進,亟須把質量發展戰略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亟須從國家層面建章立制,制定《質量促進法》,以質量為立足點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質量是經濟效益的重要立足點,推動質量升級是發展壯大制造業的國際通行做法。中國制造的瓶頸在質量,突破口也在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蒲長城
制定《質量促進法》 為質量強國建設提供支持和服務

目前我國現有的與質量直接相關的法律已達11部之多,但基本上都只偏重于質量問題的政府管理這單一質量治理模式。
為實現提高供給質量、建設質量強國這一戰略目標,不僅要守住質量安全底線,更要在制度供給上保證質量升級,推動更為有效和優質的供給,創造“質量紅 利”和“質量溢價”。制定《質量促進法》,能夠促進政府、企業、消費者、社會組織和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的均衡建設,可以有效解決我國現階段的質量治理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魏傳忠
建設質量強國恰逢其時
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國家層面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加快制訂《質量促進法》;從工作層面,應當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制定 《質量強國建設的行動計劃》,國家有要求、系統有行動、社會有響應,通過“行動計劃”把工作目標、具體任務進行細化,結合正在進行的政府質量考核,形成上 下聯動、社會互動,既有目標任務,也有考核機制,從而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的良好氛圍與體制機制。
——訪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質監局局長張升
《質量促進法》將是一部規范政府、企業、質量技術機構、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等社會主體質量權利和義務的基本法,通過實施質量激勵等促進措施,從根本上提升全民質量意識,進而提高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等的質量水平,建設質量強國,推動經濟社會在新常態下的轉型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欣意集團董事長于貴良
關于質量強國
實施質量強國戰略 補齊品牌建設短板

建議推進質量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要加強品牌發展的頂層設計,將實施品牌發展與質量強國戰略納入“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布局。同時,營造品牌發展的良好環境、創新品牌發展的培育手段、設立質量強國建設專項基金、提升中國品牌的文化內涵。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公司董事長宗慶后
提倡新國貨運動 提升國貨的質量
春節期間,我在日本街道看到,全部是中國人在購物,在韓國、美國、歐洲也是這種情況,我們為什么要到全球去買,本質上還是供給的質量不夠好。所以我提倡新國貨運動,提升國貨的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
優秀企業要特別重視 創新技術和品質控制

“一個真正好的企業,不是簡單地把東西賣出去,而是要創新技術,特別是對品質嚴格控制。”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體現了對標準質量建設的高度重視。建議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把質量、標準、品牌的創新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金財
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產品的品質

供給側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產品的品質。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就是提升產品質量。
——華為集團創始人、總裁任正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對質量的要求則是要做到需求牽引、多元供給、創新驅動、立法保障,真正把用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上海交大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
供給側改革要做好“加法”與“減法”

供給側改革如果不把質量鑲嵌到改革中去,改革目標有可能是投機性、暫時性、應對性的,一旦外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很容易回到不講質量的老路上去。供給側改革是一個爬坡奮進的過程,一定要做好“加法”與“減法”,始終堅持質量和效率為中心,最終實現改革的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新疆質監局局長劉新勝
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 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統計顯示,我國制造業每年的直接質量損失超過2000億元,間接損失超過1萬億元。由于質量提升動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產品市場的怪圈,即企業 供給與消費者需求之間形成了“產品質量差→低質低價形象→中高端需求轉移→提升質量的動力不足→產品質量差”的非良性循環。應盡快實施質量強國戰略,促使 企業供給與消費者需求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主攻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神威藥業董事長李振江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培育、發展品牌核心競爭力,是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重要突破口,也是引導境外消費回流、提振國內消費信心的關鍵所在,更是培育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抓手。
——全國人大代表、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
“已經嘗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甜頭”
“阜寧縣地處蘇北地區,但在‘十二五’時期我們已經嘗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甜頭’。比如去年我們風電裝備產業增長了102%、光伏產業增長了 62%。‘十三五’時期,我們還要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認識上繼續深化、措施上更加細化,從而提高我們整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鹽城阜寧縣委書記顧云嶺
關于國家質量技術基礎
質量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法律、政策、科技、管理綜合施策,也需要針對當前制約質量提升的關鍵矛盾和瓶頸問題,集中力量加以重點解決。其中在政策方面需要著力加強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建設。
——曾擔任過IECTC主席的全國人大代表、開普電器檢測研究院院長李亞萍
做大做強第三方檢測機構

做大做強第三方檢測機構,實現檢驗檢測機構規?;?、檢驗業務市場化、檢測標準國際化,迫在眉睫。要整合檢測機構,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政府部 門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對檢驗檢測行業加大扶持力度。要鼓勵檢驗檢測機構兼并,做大做強,并對整合后轉企業的機構給予優惠支持。同時,政府部門應加 大檢驗檢測購買服務比例,為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邢臺市副市長史書娥
建議將標準、計量、合格評定等質量技術基礎納入國家戰略,加強質量技術基礎能力建設。開展NQI的整體研究,提高質量技術 基礎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增強產業技術創新的服務能力,推進產業質量技術“走出去”的國際化進程,以支撐工業強基、制造強國。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
把標準化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標準化建設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市場競爭實際上就是標準化的競爭。我國應該將標準化建設確立為國家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標準化工作推進路線圖。
——全國人大代表、奧克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鄭堅江
關于品牌
中國制造企業要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制造企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必須提升產品技術創新能力、工業能力、企業全球品牌和渠道能力、互聯網應用和服務能力等4項核心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東生
建議將加強中國品牌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全面推進品牌建設;切實轉變品牌理念,營造有利于品牌建設的生態環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構建有力保障品 牌安全的法治環境;研究出臺品牌建設配套政策,增強企業品牌建設動力;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推廣,倡導品牌生產消費的良好氛圍。
——全國人大代表、光明食品副總裁葛俊杰
建議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品牌發展的統籌謀劃,制定品牌培育和提升計劃,實施“中國精品”培育工程,推動打造一批國家品牌、國際品牌。提升中國品牌的文化 內涵,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供給側改革中樹立以精立業、以質取勝的社會價值取向,為中國品牌“走出去”積累口碑、樹立形象。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縣長藍伶俐
關于創新、食品質量提升等
保障和優化西部地區電商產品的“質量生態環境”

建議整合政府電子商務監管部門的服務資源,從程序和機制等方面創新電子商務產品質量保障模式,利用“二維碼”技術推進電子商務產品的溯源體系建立,推動大部門聯動和跨區域聯動監管,保障和優化西部地區電商產品的“質量生態環境”,促進西部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纖檢局局長曾蓉
無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城鎮化建設,以及中國經濟升級和全面小康如期實現,都迫切需要實施“工匠計劃”,建設“工匠式”產業工人隊伍,弘揚工匠精神,推動精致生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進而圓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全國政協委員潘曉燕
盡快出臺國六排放標 加強工程機械行業管理

國家要盡快出臺國六排放標準,給企業留足時間去做開發、驗證工作。統一京六與國六標準和延后國六排放法規執行時間。如果國家在2016年出臺國六排放標準的話,實施時間向后推遲至2022年較為合適。
希望從國家層面出臺加強工程機械行業管理的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明確責權利,使得工程機械管理方式逐步向機動車管理方式靠攏。
——全國人大代表、玉柴集團董事局主席晏平
要推進制造業“精品工程”
要推進制造業“精品工程”,精品工程主要圍繞精準企劃、精湛研發、精益制造、精品品質和精誠服務5個維度。“通過這5個維度來提高供給端的質量和效率,才能做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好產品。”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袁利群